木星在住:没饭吃的漫画家,怎么就去做游戏了呢?
日本有位叫“木星在住”、 在同人圈小有名气的漫画家。这几年,经常做出很多“跨界行为”,引得无数人关注。
2014年,他准备一年的原创科幻漫画《机械人偶七海》被出版社否决。然后,他把作品放到网上免费发布、一时引起不小的话题,漫画也最终得到出版。

最近几年,这位漫画家继续做了许多尝试,一边画漫画、一边开餐饮店、一边制作游戏。如此特立独行,当然也引起不小的关注。
乐虎国际平台

2018年7月,这位漫画家参与开发的游戏《DEAD OR SCHOOL/死亡或学校/学园默示录》在Steam发售,首周销量突破10000部。这位自称“吃不上饭的漫画家”,游戏却做得风生水起。

前几天,电Fami采访了这位 “非常规”漫画家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,这位日本漫画家为什么要走上游戏之路,与本人的想法吧。

——我一直觉得“木星在住”先生是同人作家或漫画家。你怎么想到做游戏的呢?
木星在住(以下简称木星):我靠漫画赚不到钱,却不想放弃画漫画。思前想后,得出的结论就是“把自己的漫画,当广告来利用”。
——用漫画做广告。
木星:我在网上连载《机械人偶七海》,单行本也发行到第3卷,但凭我的本事,还是赚不到足够生活的钱……。

在这个前提之下,思索“如何创造能够继续画漫画的环境”的结果,就是这样——免费公开漫画,让更多喜欢的人随便读。然后向这些读者,推销漫画原作的游戏。这样的话,就能拿到收益了吧。
——也就是用免费漫画聚集观众。然后卖游戏给粉丝、获取收益。
木星:就是这样。漫画单行本,一本书只有60日元(约合人民币3.6元)版税。做游戏的话, 1500日元(91元)定价里面,能有1200日元(73元)的进账。
——原来如此。莫非办餐饮也是同样的考虑?
木星:开店是为了赚开发资金、现在酒吧也发挥着这个功用。虽然有种自卖自夸的味道、但是漫画第一话公布,就有3万到5万人阅读,现在也有看了漫画、来店里的人。漫画也是酒吧的广告呢。

“把漫画、酒吧当广告,赚钱做游戏”的计划成功后,停止画漫画的理由也消失了。“七海”完结后,我还想画一下自传类漫画呢。
——做游戏不容易,你却能做到、真厉害。
木星:28岁我不做同人后、收入变得不安稳……当时我找到程序员和美工,3人一起做同人游戏。结果这个团队特别强,游戏效果也不错,就想要做更多游戏了。《死亡或学校》制作团队也继承自同人时代。其他两人都很有头脑,让人尊敬——

主程序员本来是大型公司的职员。不管什么需求、这个人都能做到。“只要时间够,我就做得好”。在游戏业界,技术也是一流水平。设计师也很厉害……和这两个人碰到一起,让我觉得“绝不能停留在同人游戏层面”。
——原来如此,还会有下部游戏?
木星:有三部企划。我很喜欢《辐射》与《上古卷轴》系列。用这些游戏打比方,《死亡或学校》下部作品,会是《上古卷轴》那样魔幻基调的作品,标题是《不可思议战场的爱丽丝(暂定)》。

之后会出《死亡或学校2》,然后是《不可思议的战场爱丽丝2》。
——现在这部游戏在Steam贩卖、能问一下购买游戏的玩家,哪个国家最多?
木星:七成是日本玩家。
——是这样吗?看游戏内容,我还以为“很受海外欢迎”。

木星:我们本来也面向海外用户,不管是乘坐地铁、在城市里穿行,还是僵尸与美少女这种组合,我们策划了很多东西。但最终结果,却是没有多少海外用户。要说原因,首先就是就没有外语翻译,宣传也不够。

*发文时,这款游戏在 Steam已经有了英语与汉语翻译,翻译质量也不错
——只靠日本用户,就能取得如此佳绩,这不也很厉害吗。另外,你们有面向全平台的计划吗?
木星:已经找到发行商,在商谈细节的阶段了。大概是2019年3到4月,会在PS4与任天堂Switch出下载版。发行商也会宣传吧,希望海外用户也能知道这款游戏。
——有出实体版的计划吗?
木星:虽然有计划,但和漫画一样,应该会变成“面向收藏家”的商品。作为独立游戏、实体游戏定价大概也就3900日元(约230人民币),减去制作费与发行的成本 ,就……。

与之相比,下载版只要给商店3成就好。我们这种规模,下载版利润比较高。毕竟不用考虑库存。
——今后也会继续独立游戏事业?
木星:是的。独立游戏这种东西,有自己的定位。不会认为“主流游戏是第一梯队,独立游戏是第二梯队”。我们的名片上也写着“We love indies”,独立游戏就是终点,要用独立游戏,显示“我能做到这种程度”。
——虽然类别不同,但独立电影《摄像机不要停!》也成了一大话题呢。
木星:这部电影本身就很有趣,努力作品完成的骨气,也成了作品的附加卖点。这个角度,他给了我们很多勇气。

——你们的历程也很有趣。为了筹集生活费与开发资金、一边开餐饮店、一边打零工,一直持续制作游戏。
木星:其实这个姿态也是一种策略。我本来想当漫画家、做了很长时间助手,但路走不通……最后我学会的手段,就是这种姿态。

——我想听听漫画时代的话题呢。
木星:原来我想当漫画家。高中毕业、16岁到22岁一直做漫画家助手。但是终究还是停留在发表短篇的程度,拿不到连载……6年的时间,没有什么成绩。同龄人也大学毕业了,一横向比较……。23岁时,终于感觉到“这可不妙”(笑)。
——有了危机感。
木星:以前我以为“只要一直当助手,就能成为漫画家”。但现实没那么简单。这时我注意到,“歌舞伎町有个皮条客,最近当了漫画家”成了话题。
——《新宿天鹅》作者,和久井健先生呢。

木星:是的。和久井老师当时是新人,人生经验却异常丰富,还用在漫画里。这让我自惭形秽——“原来我没有任何价值”。我发现,比起一直都在当助手的我,在各个业界闯荡的人,价值高很多。虽然有本事的人,未必如此。但和无数想当漫画家的人相比,当过皮条客的作者,能画出更有趣的故事。
——人生经验有差距。
木星:就是这样。6年的时间,我一直没能生根发芽,应该没有过人的天赋。我想要找到自的武器,就推掉了助手工作。虽然说出来不好听、但是人要吃饭。我从在网上卖画开始、做起了同人志,开始摸索。

——做了多久同人?
木星:24岁之前都在做,大概4、5年。然后就是商业杂志。28岁左右一直都是杂志与同人。画《七海》的时候,大约29到30岁。
——既然一直做同人,为什么还会跑到原创圈?
木星:我的终点不是做同人。当然,也有把热情撒在同人圈的作者。这种人太耀眼了,我也敌不过。28岁,我有了一些名声与储蓄,想找个归宿、就开始画原创作品《机械人偶七海》。碰巧也有出版社发掘,但最终还是被编辑批评“这种走向可不行”,没拿到连载机会。

这件事,也不能说全是编辑的错。当时,如果把《七海》拿到别的出版社,结果也应该一样。这时,我想到了和久井老师。如果给《七海》这部作品,加上被腰斩这种“现实体验”,说不定别人就记得住了。

——这件事确实也引起了很大反响,但为什么还要做酒吧?
木星:不管独立游戏还是同人,参与的人都非常少。现在,我们一共三个人做东西。极端情况下,甚至会陷入“1年只与3人见面”的异常状态。让我察觉到“自己的人际关系与经验,其实非常狭窄”。
——所以才做餐饮。
木星:虽然一周我只来酒吧1、2回,但需要和几十人说话、交流。另外,花1年的时间、用好几吨水泥装修这件事本身,也被电视报道了。

——最后,问一下今后的去向吧。漫画当做广告、经营酒吧赚钱、收集经验,最后还要做游戏。你要维持这个模式?
木星:其实我的最终目标,不是漫画或游戏,而是电影。
——电影……?
木星:我想做《机械人偶七海》的电影。按我的计划,刚才的三部游戏,每部需要一年。总收益大概2亿日元。然后用这些钱去做电影、电影制作2年,并预计在2024年公开。

——在电影上映前,漫画都要连载?
木星:是的。结局已经定好了,然后按照6年完成的步调,根据情况画。
——编辑部不会有意见?
木星:我做游戏时,编辑似乎在想“这家伙是不是不喜欢漫画”。但到了现在,漫画总编却和我说“既然你这么说,我们就奉陪了。不管是一周几页、或一月几页,向着电影加油吧”。
——找到好队友了呢。另外,做电影有什么意义?
木星:就我而言,就是“口渴要喝水”的感觉吧。怎么说呢,电影是个“梦”,不管漫画还是小说,终点都是电影。不是有搞笑艺人在拍电影吗。感觉文化人最终都想要拍电影。我也想这么做。

——原来如此。
木星娱乐
木星:从另一个角度,不管是漫画,或游戏、又或酒吧,我都没法仅靠一样东西养活自己。我只有这种水平而已。所以就算没法在一部作品展现自己,把所有这些过程,加入到电影里面后,也能给世界带来一些娱乐吧。
——谢谢老师的参与(访谈结束)。
开酒吧、做游戏,虽然这位漫画家看起来“不务正业”,但深入了解 木星娱乐,就会明白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