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江户时代的日常
不想看文字的视频在此~
江户时代消失了,江户精神并没有散去,它是像一团雾气,弥漫在东京的各个角落。江户已经变成了日本的一张形象名片。当德川家康初到这片小村落时,他肯定没想到日后,它会比肩巴黎,伦敦,发展成世界性都市。这座城市是异军突起?江户时代普通人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?咱们今天就聊聊江户时代的日常。
东京,现代化科技化超级都市,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年轻人和外国观光游客云集于此。这里的城市化密度世界闻名,在密密麻麻的钢筋水泥中,千代田区却有一处巨大的绿意,这里就是我们探寻江户时代的起点——江户城。
展开古老的江户地图,我们能够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名字,二重桥,半藏门,樱田门,丸之内……这些不就是现在东京地铁的站名吗,然而在几百年前的江户时代,他们便已经存在了。
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江户,横跨两百年历史,从1603年到1867年的光景。时光机的齿轮缓缓转动,让我们来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户时代,看看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片段。
江户城的安防设计中,需要修建护城河,这就需要大量巨型石材垒建。江户本身,并没有足够多的石料,只能到遥远的伊豆岛进行开采。这样大型城防工程,在古代可以说是异常困难。石材切割全部只能由手工完成,而且是通过船运方式送到江户。
海上运输所遇到的危险是难以避免的,无数的生命消陨于大海之中。今天通过石材上的家族符号,我们能推断出这些曾经的参与者,他们是来自于日本各地的武士。
为了快速建设城市,德川幕府采取了天下普请的政策kaiyunvip,也就是我们说的举全国之力建设江户,劳动力和资金来源就出自这些,散布在日本各处的藩镇家族中。江户的初期建立可以说是这些武士用汗水和生命所搭建起的新家园。
而且在江户建立后,幕府为了防止藩镇割据,出台了参觐交代的制度,这是一种各藩的大名需要让妻儿居住在江户,自己需要定期到江户觐见,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的制度,简单来说就是人质,目的是保证社会安定。从此,江户这座城市开始繁荣。
江户依托于水路的快速发展,丰沛的生活物资,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流向这片曾经的小村落,灰白色的建筑远远望去无边无垠。水路运输不仅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物资,也吸引着更多的百姓落脚于此。江户时代的人口最高峰期达到百万,超过了当时的巴黎和伦敦,成为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城市。那么在衣食住行方面江户又有什么有意思的特点呢?
【江户时代的穿着】
街道上的女孩子们脚上穿着木屐,这种鞋由木头制成,比普通草鞋穿起来对足部更加保护,加上形制各样,在女性群体中掀起一轮时尚的风潮。它的样子看起来想不想现在的松糕鞋呢?
【江户时代的饮食】
江户时代荞麦面和乌冬面就已经很受欢迎了,另外日本料理中的主角还有“鱼”。歌川豊国所绘制的浮世绘作品中,我们能够发现画面中的人物,正在对一条鱼进行处理加工。日本人这种食鱼的习惯,一直被沿用到现在,在今天的日本传统料理中,有【一汁三菜】的说法,其中的主菜就是鱼类。
人们对鱼类食材的处理不仅在于熟食,更有生鲜。“江户前寿司”就是江户时代非常特色的代表食物,为什么叫“江户前”呢?有一种说法,是从江户岸前的东京湾水域,捕鱼现杀现做的。还有一种说法,是江户前其实是一种切割鱼肉的方法,和关西方式不同,为了区分清楚才这么起名。无论是哪种说法,我们都能看到在江户时代,这种”速食“的饮食方式开始出现了。
【江户时代的建筑】
江户的平民建筑主要以木建为主,形式分为町家和长屋两种,町家是商贩们的住所,小饭馆小商铺,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商业街形式。京都现在还保存着很多“京町家”风格的建筑,暗色木质结构小房,沿街铺开,古色古香,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来访。
长屋是另一种常见的平民住所,甚至被称为”穷人专属“。一般的长屋建筑面积在80平左右,但却要容纳下不同家庭十几人,虽然生活面积很小,但江户的长屋是一种非常有人情味儿的建筑,因为在这里的住户们,从房主到住客就像一家人,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相互照应着。
【江户时代的出行】
出行方面,除了步行和借助马匹外,在江户早期出现了一种叫【辻驾笼】的新形式,竹竿和草席搭成一个小小的空间,类似于咱们中国的轿子,不过说是轿子也不太准确,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滑竿。我们现在看起来这种交通方式不怎么舒服,人要蜷缩着才行,可在江户时代这也算是有钱人身份的象征了。
在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里,我们能看到大量”木桥“”河水“出现,这对于江户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江户的水路设计具有超前性,当时城市规划者的想法是,水路既可以作为城池的防御措施,也可以作为放射性城市发展的根基。
城市一旦出现人口密集资源匮乏的情况,就可以开辟新的环状水路,一环套一环,让小城市延伸为更大的城市。江户时代没有我们现代的高速路概念,但实际上他们的水路就相当我们的高速了,这是一种更加便利的,载重更大的流通方式。通畅的水路不仅带来了江户商业的大发展,也为平民带来了新鲜有趣的舶来文化。
【江户时代的趣味】
如果说武士阶级是江户的建造者,那么商人和平民阶级则是江户的发展者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背景下,人们逐步对娱乐生活有所向往,“趣味”这个词在日语里就是兴趣的意思。通过浮世绘我们能够发现,盆栽在那时候已经非常流行了。
【江户时代的落语】
江户时期流行的另一种娱乐方式,就是落语。这是一种至今依然活跃在,日本文化舞台上的艺术,看起来像是我们的单口相声,语速奇快,内容为一些逗笑或者讽刺的内容。
表演者依靠一块小垫子,一身和服就行了,配置看着有点简陋,但就是这样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表演形式,却抓住了江户人民的兴趣。
【江户时代的浮世绘】
江户时代没有互联网,也没有报纸,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流行讯息呢?这就要提到日本国宝级艺术形式——浮世绘。浮世绘现在被人们奉为博物馆中的艺术品,但是在江户时代,这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平民商品。
出版商和小说作者会请专门的浮世绘师进行内容绘制。这些题材五花八门,有美人画,花鸟画,山水画,甚至还有春宫图,浮世绘的题材也多是根据当时人民追捧的题材而时刻变化的。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利润,浮世绘采用制版彩印,这样一套流程下来,绵绵不绝的复制品就可以便宜卖了。
浮世绘的历史从1650到1850年两百年左右,在江户时代的中晚期到达巅峰期,期间涌现出现了大量杰出的浮世绘师,喜多川歌磨,葛饰北斋,东洲斋写乐,歌川国芳等等。通过他们笔下的作品,让我们能够直观丰富的感受到——江户社会物语。
浮世绘题材中,最重要也是最受民众欢迎的题材之一,就是役者绘,它就像我们的明星写真一样,役者绘的形象多是当时最具人气的歌舞伎表演者,喜欢追星的江户迷弟迷妹们,会买来挂在家中欣赏。日本的浮世绘不仅仅是绘画风格,还是重要的历史见证。
【江户时代的歌舞伎】
说完浮世绘,我们顺着说说歌舞伎。它是一种兴盛于江户时代的表演形式,和落语的舞台展现完全不同,歌舞伎是视觉感官上的绝对刺激,从服饰到妆发艳丽至极,念白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唱法。歌舞伎中的很多题材都是来源于浮世绘,而浮世绘的发展也离不开,歌舞伎对于画师的灵感启发www.kaiyunvip。
日本的歌舞伎之所以能够百年不断,保留到现在,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表演者的“传承制”,父子相传,师徒相传,代代不绝。
拿现在最具声望的成田屋来说,被业界认为是歌舞伎屋号的起始。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初代市川团十郎,今天的成田屋的当家人是第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。
【江户时代的家纹】
家纹作为一种身份标志,起源于平安时代,却在江户时代达到大兴盛。主要原因是随着德川幕府执政后的社会稳定,原本用在战争中两军展示的武士家纹,逐渐变为市民身份的表示,它看起来就像是我们所说的logo,这在识字率不高的古代日本,是一种很方便的标记方法。除了天皇之外,日本的四大豪族,源平藤橘(源氏、平氏、藤原氏和橘氏)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纹。
日本的家纹在历史变迁中,一直在不断演变着,这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,人们通过分析家纹的图案,数量,形制,可以很简单的判断出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。即便在当代,我们仍然能从很多地方找到家纹。比如日本护照上的图案就是日本皇室的十六八重表菊,筑波大学的标志就曾经是丰臣秀吉的桐纹变体。这些小小的图案藏在和服,暖帘,神社中,等着有心人去发现。
【江户时代的教育】
虽然家纹可以简单方便的表明身份,但江户想要达到繁荣发展必须依托于人才。根据历史记载,江户时代平民的认字率可以达到50%,要知道同期英国的识字率才只有25%。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江户时代大量学校的建立,这些学校被称为”藩校“。
学校传授的内容和我国其实联系密切,比如他们主张学习三纲五常,礼义廉耻,幕府政权认为这些是稳定统治的根基。另外在推行教育上采取强制性,七岁入学,十五岁毕业,每年十月举行入学考试,上学过程中奖惩并存,由于武士的荣辱与家族息息相关,所以使得教育更加得到重视。
江户时期宽松的人文环境,也孕育着很多文学名家,比如我们熟悉的俳句圣人——松尾芭蕉。说到俳句,这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,形式由“五-七-五”组成。有的人认为俳句和诗词相比太短,但在日本文化价值体系中,于小处看人生恰恰符合他们的审美,他们认为俳句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抒情方式。
松尾芭蕉在四十几岁高龄的时候(江户人平均年龄五十岁)踏上远途,高山河流,鸟鸣樱落,他最终留下了日本文学史上的瑰宝《奥之细道》。有时候我会想,文学的力量是什么?大概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,只浅浅的读到文字,心中便充满感动吧。
虽悉知人生不过如梦幻,但一旦别离,仍止不住泪水长流。——松尾芭蕉
【最后说说】
江户在1868年迎来它的新主人——明治政府,从此正式更名为东京。再往后说呢,那就是日本浩浩荡荡的全盘西化了,曾经一片矮屋的日本桥,路面上拔地而起高耸的西式建筑,江户之子剪掉了自己的发髻,穿上燕尾服戴上礼帽。不过,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如今的东京,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样,在轰隆作响中一刻不停。清晨的街道上有的人在遛狗,有的人在慢跑,有的着急上班。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仿佛都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。大家经过二重桥边的时候不会停留,因为那白墙灰瓦的建筑,在现代高楼的对比下显得那么渺小。
有多少人知道,这建筑当初是如何雄伟恢弘,又如何得以修建。垣壁的每一块石头上,都刻着一个武士家族的印记,他们中的有些人,根本没机会见证这座城池的发展,那些江户的繁华,那些江户的动荡,那场好像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大火。这些年轻生命只是永远的,沉睡在冰冷的深海里。
日月乃百代之过客,流年亦为旅人。松尾芭蕉
乐虎国际平台
大众娱乐
我是张艾菲。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,
也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拨云见日本,或阅读其它相关回答
为什么日本流行吃 pocky?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?有什么具有昭和感的事物?如何评价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?男性日常如何穿出JOJO的画风?日本动漫中的夏日祭是什么,真实生活中是怎样的?